用日常用語來介紹雲端架構

1 minute read

在開始介紹之前,先來談談一般常見的公司架構吧

架構

首先,一個中大型公司以上的公司,因為不同的專業,所以會有 部門 的存在,在部門之中。 在部門之中,通常也會分成 對外 以及 內部 舉個例子來說,對外就比較像是窗口,像是客服、業務…等,內部則是行政、工程…等單位。

其實在雲端的架構上來說,也跟公司的架構非常的類似,我們會有不同的 Subnet(部門) 來區分伺服器的類型。 伺服器類型其實有 Public Subnet(對外) 以及 Private Subnet(內部) 的區分

  • 對外的類型通常為 網頁型的伺服器(Application Server),因為他必須對外開放,才能對一般使用者服務
  • 內部的類型通常則為 資料庫伺服器(DataBase Server),這些通常是商業機密,通常會有權限,不能讓一般使用者存取的服務

溝通

一般公司都會有總機,總機上有一張 總表,怎麼打是打 內線電話對外電話

當我們伺服器後,伺服器之間要怎麼互相溝通,也是跟部門之間溝通很像, 我們會有一張 總表(Route Table),來管理伺服器之間的溝通能順利

每個伺服器都有各自的 內線電話號碼(Internal IP), 但不是每個伺服器都有 外線電話號碼(External IP),會依照安全性、服務性質等等考量而發配

  • IP 有分內網以及外網
    • 10.x.x.x, 192.168.x.x, 172.17.x.x 等等都是國際規範的內網IP
    • 除了上述之外的都是可以對外的 IP

公司有了,要開始服務了

假設現有個民眾要來申辦某個業務,通常一開始會先到 某個業務窗口,開始說要申辦怎樣的業務、自己是誰等等的。 今天假設只有你一人,可能窗口只有一個人替你申辦,但萬一後面很多在排隊,通常就有另外一位員工開另一條線,替後面的人申辦

伺服器也是一樣的道理,有種伺服器叫做 負載均衡器 (Load Balancer), 他會自動分配每個 請求(request) 到不同的伺服器上, 伺服器通常是可以同時服務很多人的,但一台伺服器撐不住了,我們就會再開一台一樣的 自動擴展(Auto Scaleing),藉此服務更多的人。

Updated:

Leave a Comment